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,我們告別了封控、頻繁的核酸監測,不少人感嘆“新冠時代快結束了”“氣氛都到這兒了,再不陽就不禮貌了”,“感染新冠就像大號感冒”。看到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陽了,現在大家聊得最多的話題也是關于“恐陽”、“陽過”、“陽康”、“王重陽”。于是,“囤藥”、“發燒”、“渾身難受”等問題造成很多人焦慮、擔憂。
一、還沒有陽,出現了“恐陽”,如何調整心態?
“恐陽”背后是我們對未知、不可控情況的焦慮和恐懼。這是一種以身體不適為特征的焦慮情緒,而焦慮“易感”人群,長時間的精神緊繃、身心疲憊,會促使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,從而降低了免疫力,如不慎感染,更容易變成“真陽”。
周圍“羊羊羊”,該如何緩解焦慮情緒?
我們可以“一說”“二動”“三管”
說
說出來。把對“陽”的恐懼主動向他人訴說、溝通,傾訴一下內心的擔憂和不安。在溝通的過程中,通過周圍人的安慰和鼓勵,發現自己的恐懼更多是自己對可怕事件的想象,是不真實的。使注意力從對未來的擔憂中轉移出來,重新聚焦到當下。
動
動起來。事實證明,運動可以緩解焦慮。我們可以進行慢跑、瑜伽、太極拳等運動方式。除此之外,做做家務、休閑娛樂也是很好的“動起來”的方式。
管
管起來。管理好工作、學習、生活非常重要。規律的生活作息,適應當下的生活節奏,能夠讓人擁有可控感。羅列任務清單、制定計劃,早睡早起,勤洗手、多通風、規范佩戴口罩,加強自我及家人的健康管理。
二、面對已確診“陽性”患者,我們該如何做好心理調節?
適度關注,堅定信心
大家可以從官方了解疫情相關的信息,了解感染新冠病毒的常見癥狀、治療的藥物、需要注意觀察哪些方面,什么時候提示病情加重需及時就醫等信息。做到心中有數,以防忙中出錯。
接納自己,正視負面情緒
“陽”了以后,很多人會反復回想自己是如何感染的,長時間陷入后悔自責中。這些負面情緒積累起來會影響免疫力,反而加重癥狀。因此,我們應該面對現實,學會接納,進行自我疏導排解,可以多與家人、朋友聊聊天、吐吐槽,在社交中舒緩自己的情緒;或是哭一場,宣泄一下。
如自己感染:
請認真做好隔離,不要盲目自責
如果是自己感染了新冠,往往會擔心傳染給家人。應減少災難性的聯想,不要盲目自責,接納自己暫時的虛弱狀態,相信自己在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家人發面已經盡了最大努力。
如老人感染:
健康科普,病情評估
老人感染新冠,應做好科普,讓老人及時了解權威信息和健康知識,安撫老人情緒,分散注意力,消除恐懼。及時做好病情評估,觀察老人是否有喘氣、心慌、氣短的不適,如“高熱不退、氣喘胸悶等不適”需盡快去醫院就診。
如孩子感染:
請保持情緒穩定,傳遞正能量
孩子感染新冠,父母通常會因為擔心孩子病情變得十分擔憂。但父母的恐慌會傳遞給孩子,反而適得其反。所以,父母應保持穩定,態度溫柔堅定的給予患兒鼓勵,可以擁抱、撫觸、按摩、言語安撫,來消除患兒的不安情緒。如果病情嚴重,及時尋找專業醫生幫助。
通過一些心理調節的方式來放松自己,緩解焦慮情緒
我們可以通過呼吸放松訓練、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,蝴蝶拍、保險箱技術來緩解我們的不良情緒。
心身科供稿
圖片來自網絡,如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